公共交通专家: BRT适合槟城
(槟城17日讯)国际公共交通规划专家尤嘉阿迪认为,槟城在推行轻快铁及捷运系统前,应先考虑建设巴士捷运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写 BR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解释,BRT投资小,兴建快,覆盖范围也比轻快铁及捷运更广,也可带动城市中的步行及骑脚车活动,很适合槟城。

尤嘉阿迪(Yoga Adiwinarto)是印尼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总监,为耶加达及北乾巴鲁BRT系统进行改善工作,也是公共交通规划专家。
他昨日傍晚受到槟首长曹观友的邀请,在槟城主讲“城市可持续和公平移动的必要性”,讲座会出席者近百人。该讲座会是由Think City主办。

他以耶加达BRT系统(TransJakarta)举例说,耶加达在2004年建设BRT系统,是东南亚第一个建设BRT的地方。当时只用一年时间完成建设,市政府也可以负担经费,不必靠印尼政府。

“假设你10亿美元(约41亿令吉),投资在BRT可兴建426公里的BRT走道,但同样的资金你只能建40公里轻快铁,或14公里高架捷运,或7公里地铁。如果你的资金有限,你就得精明的投资。”

他也说,BRT车道比普通车道,可移动更多人。普通车道每小时单一方向只能移动4500人,但BRT车道每小时单一方向可移动多达1万人。
鼓励BRT不代表反对轻快铁
针对尤嘉阿迪建议槟城推行BRT的说法,有民众在问答环节上质疑,BRT的系统在一些国家失败收场,最终还是要仰赖捷运系统,尤嘉阿迪强调,他建议BRT系统,並不代表反对槟城兴建轻快铁及捷运系统。
“BRT应该是第一步,之后可与其他捷运系统相辅;轻快铁及捷运系统当然有其好处,但在投资资金和兴建时间上,BRT确胜一筹。”
耶加达的BRT与捷运对比
尤嘉阿迪指出,耶加达的TransJakarta巴士捷运系统,每天载送70万人次,为该城市解决交通阻塞问题,今年更放眼100万人次目标。

“或许槟首长及槟岛市长,应该到耶加达来看看。”
他也对比耶加的BRT和捷运系统说,耶加达的捷运系统覆盖范围只有16公里,却用上10年规划,建造费14亿美元(约57亿令吉),每天载送13万5000人。也仅有3%的耶加达人民,居住在离捷运站1公里范围内。
“反观耶加达的BRT系统,11亿美元(约45亿令吉)的建造费,建设长达225公里的专用道,每天载送多达70万人。居住在离BRT站1公里范围内,也多达58%耶加达人民。”
移动人导向 取决于政治意願
尤嘉阿迪主张移动人,而非移动车。
他指出,根据2017年全国城市交通官员协会(NACTO) 全球街道设计指南,一条3公尺宽的道路,每小时只能移动600至1600辆车,却可移动多达8000至9000步行的行人。

“最理想的街道模式,应是每个人共享的多模式街道(Street for Everyone),有行人走道、车道和巴士专用道等。”
他说,要确保可持续性移动,一个城市须从“汽车导向”转向“移动人导向”,如果空间不足,政府就须设法创建空间,包括限制车辆进入,或街道共享措施等。

“从来不是空间的问题,是政府有没有政治意願。如果政府要做,总有办法。”
多重Parking太难看
槟城的“多重泊车”,公共交通专家不敢恭维。
尤嘉阿迪播出一张照片分享说,他在乔治市看到很多车辆多重泊车,车道幾乎都走不到,而且该车道还有脚车专用道,汽车也照停不误。

“如果我骑脚车经过这条路,我会跟著脚车专用道,直接骑上汽车去。”
他也说,槟城很多五脚基也有障碍物堵塞,行人要移动不容易。
专家很“难过”
对尤嘉阿迪而言,在槟城要过马路,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他说,在槟城过马路很“难过”,他试过在海墘一带要过马路,结果等了很久,而且在很多交界处也没有斑马线。
他说,乔治市和马六甲同是世界遗产城,马六甲的情况也没有好很多。两个城市都是车很多,遊客来到世遗城,不是看车。
雨伞解决法
在问答环节上,有名民众提出槟城天气热,如何鼓励民众步行,步行一定汗流浃背,还能如何步行去上班?
尤嘉阿迪回应说,有一个解决方案叫做“雨伞”,引起出席者哄堂而笑。

他续说,这问题回到政府有无政治意願,鼓励人民步行,政府其实可以在行人道上,提供更多遮荫设施,包括种树及遮棚等。
他认为,吉隆坡都情况比较好,连接捷运站都设有完善的行人道,而且有遮荫。
“至於步行或骑脚车汗流浃背去上班,如果僱主願意鼓励,大可在公司建造浴室,好让步行或骑脚车去上班的员工,冲个凉才开工,这些都是有方法可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