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真:国家历史华裔身影太少 华社透过马华文学记录历史
(双溪大年9日讯)华总文化委员会主席陈达真博士说,在马来西亚,华裔经历千辛万苦的奋斗到落地生根,在这土地上有了立足之地,但却发现我国历史给予华人的篇幅却很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难道华人在国家发展上,没有任何贡献,或不值得记载?”
她今午在双溪大年市议会视听厅,主办的第15届马华文学节主持闭幕礼,致词时这麽说。
她说,在国家历史上,华人身影出现得很少,这是遗憾也是无奈,但透过本地华文作家的文章,华人在各时代的生活事迹被记录下来,因此大家应当珍惜马华文学。
“马华文学是大马华社的财富,是历史的见证,没有人可以抹去这些记忆,而华人也靠著马华文学,记录自己的经历和见证。”
工委会主席兼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吉玻分会署理主席吴卉芸说,第15届文学节最终在吉打州双溪大年举行闭幕礼,让参与单位感到无比光荣。
本届文学营获得本地中小学生踊跃参与,早上阶段的小学组有190人,下午阶中学组的创作课程,则有318人参与。
大会特地邀请来自台湾的儿童文学专家方素珍老师,和本地著名作家方路与苏润云,主讲文学的创意写作,让参与者可以从中受益。
这项由华总主办,马大中文系协办的该届马华文学节开幕礼,于去年8月在吉隆玻举行,会上,同时推介两本新书,即由39位北马作家所书写的精选作品专辑“纪.深渊归来”,以及吉北多皆文德小学教师戴舒娟的著作“在风中低吟的歌楯树”。

张雅诰:全球华文地位提高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张雅诰指出,随著华文在世界的地位日渐提高,我国的华文教育虽然依旧存在著许多难题,却大大地提升了各界维护母语教育的信心。
他说,马华文学与华文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希望借籍新政府的力量,善用政府各相关部门,争取经费拨款。
“作家要看得长远,敢于创新,才能够让作品蕴涵著丰富的内容。我们希望马华作家能够共同树立马华文学划时代的风向标。”
他也勉励马华作家勇于面对国家所经历过的任何历史事作,将它化为创作题材,注入文学作品中,并通过软实力以配合经济实力,铺垫一条文化通道,为开展世界文化和价值体系作出贡献。

潘碧华:好文学应留有馀地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副总会长潘碧华博士说,所谓好的文学,应该是留有余地,有意境、有回味、也有反思,有层次的百味杂陈,让大家喜欢文学,也喜欢写作。
她说,读文学作品是想走入作者的世界,写作则是想和读者达到心灵的共鸣,而週六(9日)出席的,有读者、作者也有欣赏两者的推手,大家都做著同样的事,即共同尊重文字、文学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有文字的民族事业才是永久的。
视频:王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