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 夫病逝 妻相随 大山脚瑶池金母基金会办后事
(大山脚30日讯)穷人悲歌唱不完!夫先病逝,爱妻两周后跟着一起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长期依赖丈夫照料生活起居的华妇,丈夫入院一个月后病逝,行动不便的妻子日夜思念丈夫,如愿在慈善组织协助下见丈夫最后一面,圆了心愿,但相隔两周后也因病走了。

这对恩爱的夫妻陈明福(67岁)与黄瑞珠(53岁),生前租住在北海双溪浮油组屋窄小的小房间内,两人没有子女。
妻子因生理问题,早于10多年前进行子宫及卵巢割除手术后,双脚便无力站立和步行,这些年来都由丈夫照顾日常起居包括料理三餐、搀扶她如厕等,但长期依赖,致使她生活上无法自理。


作为瑞珠的生活支柱,明福在农历新年前的2月2日,因肚痛而送到诗布朗再也医院急诊,紧急动了部分胃部切除手术,随后留院休养观察,因出状况,农历大年初七紧急转回加护病房治疗。
明福不幸于本月6日清晨逝世,死因是部分胃切除术后导致远端残端漏水,北海峇眼区爱心慈善中心总务詹庆丰获悉此事,联系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One Hope Charity),寻求施棺及后事援助。
该基金会得知,瑞珠因行动不便无法到医院探望丈夫,而且也已有一个月没见到丈夫,因此当明福装棺入殓后,理事们便上门把瑞珠带到卫生所。

瑞珠在众理事搀扶下,得以能隔窗见到棺木中一脸安祥的丈夫,她当场失声痛哭,见者心酸。

本月8日举殡之时,瑞珠亦送丈夫最后一程,并在灵堂前吩咐丈夫无需担心她,安心上路,因有人会继续照顾她。
然而,瑞珠9日安顿入住安老院后,上周四(21日)因身体不适送院,隔天不幸逝世。

日常照顾已安排 瑞珠因病离世
“一切原本已安排好,也都会照顾她一世人了,但却来不及。”
该基金会主席蔡瑞豪说,理事们3月9日上午便携带瑞珠前往验血,及安顿至安老院,也会带她前往骨科专科看诊,帮助她站起来及学习自理。


《中国报》记者于3月18日亦随同基金会理事,到安老院探望瑞珠,后者对新居住环境表示开心,也感谢帮助过她的人,但数天后却接到对方的噩耗。
蔡瑞豪说,一行人探望瑞珠后,对方肚子疼痛,情况反覆,3月21日无法排尿,基金会理事便带她入院进行深入检查。
“瑞珠入院当天,我们通知其表姨有关情况,隔天早上基金会理事与她一同到医院探望,岂料傍晚瑞珠就过世了。”
瑞珠逝世后,基金会按照她生前意愿,进行施棺和处理身后事。

为夫者病逝前 住院也担忧妻子
明福逝世前,人在医院,心却一直挂念爱妻,在瑞珠的表姨洪碧珍到来探望时不断询问对方:谁照顾妻子?妻子有没有吃?
洪碧珍说,农历新年期间,她到柔佛探访特殊孩子,大年初五回到北海发现只有瑞珠一人,才知明福入院,虽然明福人在医院却处处担心妻子。
她透露,本身不在家期间,庆幸左邻右舍帮助,会特地煮了食物通过房间窗口递给行动不便的瑞珠。
明福与瑞珠早前居住在霹雳州安顺,7年前迁至北海与瑞珠的表姨同租房间,由于她有位特殊孩子安顿在柔佛儿童收留中心,加上年长及与她同住的另一孩子患肾病需常治疗,因此无法长期照顾瑞珠。
明福早期在麦曼珍工厂工作,去年腿部生瘤后,动手术停工3个月在家休养,雇主另聘他人后,明福便到附近油站工作。

两夫妻骨灰并排 永远相伴一起
先后离世的陈明福与黄瑞珠,遗体火化后,骨灰奉移赞化阁骨灰阁并排一起,永远相伴。
瑞珠逝世后隔天举殡日,洪碧珍亦到来送她最后一程,并感谢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的援助。
蔡瑞豪说,明福与瑞珠的个案,与社会上其他家境贫穷的家庭一样,连原本该有的健康检查机会都没有,这也是为何基金会坚持每年举办为贫苦或低收入者提供免费身体健康检查,预防胜于治疗。

“有些人因为贫穷,无法做身体检查,往往健康出问题为时已晚,因此,大家不要害怕接受检查,至少知道身体状况,并坦然面对。”
他说,基金会举办的健康检查活动并非检查后就完事,而是会当场给予所需的协助。

施棺 不只是施棺 深入家庭提供援助
施棺不只是向逝者施棺、处理身后事,也包括向还在人世的受惠者家属提供所需援助。
蔡瑞豪说,有些人的施棺服务,只是到施棺即止,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的施棺方式则不同,施棺的同时,也看到日后的情况,深入受惠者的家庭,了解各项需求。
他举例,死者如是家庭支柱,出事后家中断粮,年幼孩子要读书,基金会就会给予生活费等援助,直到孩子长大能照顾自己,才停止援助。
他强调,施棺之后的援助其实才是最重要,因此基金会一路走来都秉持“帮到完”的精神,不会做一半就停下,各项援助都会深入到家庭去;目前,基金会也有多名类似受惠者正在接受援助。
“如果做了施棺就离开,剩下她(瑞珠)在家,那谁来处理她的问题?谁来帮助她?”

蔡瑞豪:穷人不应失去 人人应有的待遇与权利
从明福与瑞珠的个案,让人了解到贫穷人士不但没机会做身体健康检查,也会失去应得的机会、待遇和权利。
蔡瑞豪感慨地说,瑞珠在明福逝世后,应有机会和权利看这位生前很疼爱自己的丈夫最后一面。
“然而,以她的情况而言,她就是不能,也没有这个机会。”
他说,当理事们了解到这情况后,便直接到瑞珠的家把她带到卫生所,瑞珠看到丈夫后,泪流不停,虽然伤心,但欣慰得以看到丈夫。
“每一个人都应该获得应有的待遇和权利,因此当他们遇到问题又有需要帮助,我们能帮就帮。”
蔡瑞豪说,基金会都视长年接受该会援助的病人,为大家庭的一员,包括把瑞珠当作家人来照顾一世人。
报导:罗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