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想自杀者的告白: 人生不止一条路 想死 不如去闯
(槟城28日讯)“人生不要执着于一条路,想死,不如去尝试没有做过的事。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来自吉打双溪大年的杨建伟(33岁),在8年前,曾经因感情问题,想了结生命,但是最终却度过难关,熬过来。
他今日在“自杀新闻安全报导工作坊”上,分享他的心路历程。

杨建伟谈起8年前,被爱人劈腿,整个世界都灰暗的过去,以及银行任职客服时,所带来的精神压力。
“那时候钻牛角尖,每天下班,就是喝酒。 ”
因此,他萌起自杀念头,还向最亲的三姐及好友道别。
他坦言,当时的情绪,让他透不过气,持续将近4个月,而且越来越严重。
不过,庆幸的是,他在书局找到一本有关纽西兰打工度假的书。
“到纽西兰打工度假,是我一直想完成的心愿,我就想,不如豁出去。 ”

他不顾一切到了纽西兰后,反而因接触新环境、新事物,成功走出情伤,也走出自杀的“牛角尖”。
“可能因为原本的环境,有太多与另一半的回忆、事务,让我放不开,到新环境后,就不自不觉没了自杀的念头。 ”
他说,本身离开纽西兰后,还去过菲律宾、澳洲、柬埔寨等地,加入当地非政府组织,为社会出力。
杨建伟在数年前,出书《希望在转角》,分享如何走出自杀阴影,劝勉大众,他也将在明天,推介第二本书《转角有奇迹》。
上述工作坊,是槟州爱心社会委员会主催,“爱 · 生命”预防自杀觉醒运动举办、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助理教授程绮瑾主讲。
有心事 要找人倾诉
杨建伟说,有心事,不要藏在心中。
他坦言,想自杀的那一段时间,每天都挂着笑脸,但其实心底很痛苦。
“我给人的印象,原本就是个自信、乐观、开朗的人,所以就算我内心很痛苦,当时还是装着很开心,不愿让人察觉。 ”
他也说,当时的确也不知该如何寻求协助,不敢和亲人透露问题,也不知道有预防自杀热线这类服务。
“若我知道,一定会打电话需求协助。 ”

对于有自杀念头的人,他劝告,寻找协助、向身边人倾诉问题。
“人生不要只执着于一条路,应该去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 ”
建议遵守自杀新闻指南
程绮瑾建议,媒体遵守自杀新闻报导的指南,包括勿详细写明自杀方式、勿提供其它自杀新闻的链接、勿揣测死者自杀的原因等。
“在自杀不遂的案例上,也别写自杀‘不成功’,用‘幸存’会更好。 ”

程绮瑾也是国际防止自杀协会媒体项目组成员,曾参与拟订最新版世界卫生组织自杀新闻报导指南。
此外,她说,媒体大肆报导自杀新闻,的确会造成自杀的趋势。
她以香港为例,第一宗烧炭自杀的个案,是在1998年,当时媒体大肆报导,接着,接连发生9宗烧炭自杀案。
“如今,烧炭自杀这方式,在所有自杀案例中,占了24.8%。 这方式,也传入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及马来西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