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死你吗?】 陈佩欣:30歲的青年?

青年及體育部日前提呈2019年青年社團及發展(修正)法案,將參與青年社團的青年定義從現有的40歲調低至30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什麼?30歲以下才是青年?
那會有很多人自動被“升級”為大叔或老姨。
雖說青體部的提呈的這項法案,只是針對青年社團的青年定義,但若以一般人的思維來說,只要年齡已不符合參與青年社團,就不再是青年了。
30歲以下才可加入青年社團,可行嗎?
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每次採訪華社的社團或組織,工委會主席或是社團主席等的致詞大多都會提到“青黃不接”的情況。
在很多社團都在高喊“年輕人快來”的情況下,若還要將“青年”的定義設在30以下,應該有很多青年社團都要倒閉了。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24或25歲才畢業踏出社會,也才剛要開始“成家立業”,拼事業談戀愛,大多都是事業上了軌道,家庭穩定後,才有時間去參與社團組織及活動,這時候大概也是30多近40歲了吧?
再來說個題外話,看一下各政黨的青年團長,還是不是“青年”。
先看反對黨的,巫統青年團長拿督阿斯拉夫今年43歲、馬華青年團長王曉婷是39歲,民政黨民青團長黃志毅是35歲。
再來看希盟各政黨,民主行動黨社青團長李存孝今年36歲、公正黨公青團團長阿克馬今年33歲、國家誠信黨青年團長莫哈末沙尼也都已經40歲了,只有土著團結黨的青年團長是符合“30歲青年”定義的,他就是青體部長賽沙迪。
若青體部認為,30歲以上就不再定義為“青年”,那,現年37歲的青年及體育部副部長沈志強,也已經不再是“青年”了,還適合坐在青體部的第二把交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