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 大雨半小时 居民就怕了 商民要求 提升沟渠
(大山脚9日讯)“每当大雨下超过30分钟,我们就担心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南美园第一期及珍珠市,昨晚再因一场持续多时的大雨而突发水患,虽然水排不及淹入部分店屋民宅已成“常态”,但商民仍盼当局能提升沟渠。


威中昨午5时30分下起一场大雨,至晚间仍未停雨,商民担心大雨持续,纷纷把车开往高处停泊,也被迫漏夜扶老入携幼离开家园,南美园第一期、珍珠市水淹路面,部分沿户住家和商店也被水淹入。
昨晚雨势之大,也令他们担忧2017年槟州大水灾重演,雨势昨晚10时左右转小后,水位也于今晨6时消退。
当地商家居民说,当地大雨时积水、水淹路面成汪洋已成“常态”,包括昨晚事件在内,大约1周就发生了3次水淹路面情况,昨晚有部分商店和住家被水淹入的情况,较为严重。

受访者提供
他们也认为,当局应该提升沟渠,尤其以多年前雨量为设计的沟渠,要以当今雨量作为标准提升加速排水。
本报记者昨晚亦前往南美园第一期视察,居民指,大雨不久后约傍晚6时30分,一些位于低洼地区的住宅开始有水慢慢淹入,居民只好将家具搬高,唯晚上7时左右大雨持续及转大,最后被迫离开家园。


另有居民的住家因有在门前筑起防水矮牆,因而避开了水淹入屋内。义务消防队接获民众投报后,昨晚也到场秩序,及协助居民移开车辆和搬迁。
珍珠市食王肉骨茶业者张文汉(67岁)说,昨日傍晚下雨1小时左右后,6时多就开始淹进店裡约半尺高。
“有关沟渠太小,排水不及,上游的洪水、砂石、垃圾都往低处流向我们,最终水淹入店内。”

拍摄:罗健杰
下雨过30分钟 就要准备
“一般只要下大雨30分钟左右就会水淹入店内,一下大雨,我们就要准备了,把东西往高处摆放避免浸泡水中。”
张文汉指出,週二(8日)晚下大雨时,同排有3、4间水淹入店内,週三(9日)早上6时多查看店内水才消退,但马路上还有积水。


“最近1周之内,水淹路面3次了,週二情况比较严重。”
开店20多年的他说,这情况维持多年了,向来都是一样的情况,因此首先要解决水沟的问题,治水计划如果有用早就解决问题了。
他和妻子坦言,他们就住在店屋楼上,週二晚也担心2017年槟州大水灾重演,毕竟那是开店以来最严重的水灾,水淹至桌子处;所幸当晚雨势停了。
由于店家是自己所购置,因此他并不会想搬迁他处,毕竟已熟悉和习惯老地方做生意。
店有防水矮牆 没淹
珍珠市登比盖路两侧店屋,有些店屋装置了防水矮牆,一旦大雨来袭,商家就会把铁板装上避免洪水淹入店屋,因此一些有防水矮牆的商家週 二(8日)晚逃过水劫。


据了解,该地多年前已是黑区,因此在该处经营18年的Unique美甲店业者叶馨美(46岁),早已将店屋地板填高1尺,但仍难挡2017年槟州大水灾的洪水,当年水淹入店屋达2尺,这让她决定在店门前加装防水闸门。
“週二晚因安装了防水矮牆,因此水没有淹入店内。”
她坦言,以前下雨时并不会一下子就淹上来,如今则是下雨不久便开始淹。

商家:水沟多年不曾提升
珍珠市一些商家坦言,水沟多年来都不曾提升,导致以当年雨量作为设计的沟渠,根本无法应对现今雨量,排水不及,导致水淹路面进店。
週二(9日)晚间被水淹入3寸的太阳米批发零售店,在大雨来临时,将所有货物搬往高处得以保住,业者谢先生认为,该区问题出在水沟,太小也排水不及,数十年来都一样,若能扩建更大的水沟,则能快速排水,水淹速度也较慢。

他说,其店铺也有填高地板高度,因此周二晚水淹入仅3寸,不过店前路中央却是较高,每当大雨来袭,上游的水就会将店前登比盖路变成河。
儘管如此,他还是抱着乐观心态面对这数十年来的问题。

“水沟从我一开始开店到现在,都没有提升,我认为,有关提升应根据现在的雨量来设计。”
罗查里:雨量大 涨潮 排水迟缓 致多区水患
威省市长拿督罗查里说,水患导因为柔府河(Sungai Juru)高涨,超越警戒水位,週二晚(8日)雨量达到136毫米,也正处涨潮达2.4公尺。
“以上因素导致排水迟缓,多数地区直至今晨2时才逐渐消退。”
他透露,目前第4渠道(Parit 4)抽水站治水计划,以及珍珠市的排水提升计划正在施工进行,这有助未来减少水灾发生。

据威省市议员陈宗兴提供週二截至当晚7时20分的资料显示,威中有17个地点发生积水,当时降雨量已达102毫米(被视为很大雨)。
数据指,威中共17个地点发生积水介于60毫米至200毫米;根据威省市议员陈润辉在面子书帖文资料指,南美园第2、3、4期抽水机当时有处在操作状态。
报导/摄影:罗健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