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家换新家 迎新年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最热新闻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感恩之家换新家 迎新年

    (槟城17日讯)新家迎接新年,“感恩之家”搬家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感恩之家非营利老人院,周日(15日)从新港搬到亚依淡路,门牌254号的新址,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在众多义工的协助下,感恩之家非营利老人院已搬到亚依淡路的新址。 (取自感恩之家面子书)

    有关老人院,曾在2017年槟州大水灾时遭水淹,有长者因卧床无法移动,而被泡在水里。

    当时,老人院位于比南利水灾黑区,该院后来在2018年,搬到新港。

    老人院院长陈贤福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新家”是一所属于槟岛市政厅的建筑,范围非常宽敞。

    “整个区域面积,大约一英亩。周围有树木围绕,环境很好。”

    感恩之家的“新家”,是一座槟岛市政厅的建筑,面积大,环境不错。
    感恩之家楼上,空间宽敞。

    他说,该院目前有28位长者居住,而新家可以容纳50个床位。

    “我们计划收留更多无依无靠的老人,但必须按部就班。”

    他坦言,新家的租金每个月是6002令吉,虽然比以往的老人院租金都贵,但胜在靠近槟城中央医院。

    “我们过去在新港,租金是1200令吉,但每个月到医院的汽油费,超过2000令吉。”

    长者在敞开的窗户前,欣赏新家的新风景。

    他说,如今搬到新址,到医院只需10分钟,非常方便。

    他指出,感恩之家每个月的开销,原本为1万8000令吉,如今预计涨至2万5000令吉。

    “我们的开销,都靠大众捐助。”
     
    此外,谈及老人家是否满意新家时,他说,长者们都很高兴,昨晚第一晚入住,非常好。

    一名长者房日强在访问期间,也告诉记者,新家住得很舒服。

    另外,陈贤福也感谢周日帮忙感恩之家搬家的义工们,他也感谢槟岛市政厅,将“新家”租给感恩之家。

    陈贤福说,底楼安置,多为长期卧床的长者。

    要设食堂、活动空间及厨房等

    陈贤福说,感恩之家需要设立食堂、活动空间、厨房等,打造更好的环境给长者。

    “我们计划在一旁的空地,设立食堂及活动空间,后方也会建设一个厨房。”

    感恩之家后方一栋小房,也将被改造成老人家的卧房。
    工作人员在走廊上临时搭建的厨房,准备食物给老人家。

    他也说,未来也会打造一个菜园,为老人院添加绿意,也让有兴趣的长者做园艺。

    “我们已经向市政厅提出申请,希望能获得批准。”

    他也提到,老人院共有2层楼,住底楼的长者,多为长期卧床的长者。

    新家设有斜坡,方便坐轮椅的老人家。

    “楼上也有行动不便的长者,我们希望能添购一种可以‘下楼梯’的轮椅,但这非常昂贵。”

    他也说,该院在10月分,已逐步增加各种设施,方便老人家行动,比如斜坡。

    报导/摄影:梁杰华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行动管制◢物资有 经费无 槟岛慈善机构求助无门

    (槟城9日讯)威省一些慈善机构,面对民众少出门,物资捐赠大幅度减少问题,而在槟岛的慈善机构,大多数则是面对善款减少80至90%,情况令人堪忧。

    《中国报》记者日前走访槟岛4家慈善机构,负责人纷纷指出,这段时间根本没人上门捐款,但物资暂时还是足够的,善心人士都会在这段时间,帮忙订购物资给这些机构。

    感恩之家院长陈贤福说,在这非常时期,尽管大家都鲜少出门,但老人院的运作还是要继续,老人的三餐还是要提供,所幸善心人士还是会持续打包食物给他们。

    摄影:蔡凯盈

    陈贤福。

    “目前我们还是有开放,一般公众上门捐款,或送物资及食物过来,我们都会隔着篱笆跟他们拿,但团体、学生的活动,则一律停止。”

    他说,由于老人家抵抗力较弱,因此基本的安全措施必须做足,譬如每次带老人出外复诊后,会让老人回来就马上洗澡,在医院内也会确保工作人员及老人都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将防疫工作做到最好。

    “一些老人需要前往医院复诊,我们会照常带他们去,但若是病情比较不严重,如三高之类的,这些就会尽量挪后。”

    感恩之家的老人们坐在屋外乘凉休息。

    他指出,由于老人们几乎都要吃药,因此他们会将老人们的药单集中,争取每个月只去医院拿药一次,减少出入医院的次数。

    他补充,自实施管制令以来,该家所收到的善款,至少减少90%,物资方面虽然也有略有减少,但还是足够。

    “特别的是,有些善心人士不敢亲自上门送物资,就改变方式,通过购物商场平台,帮我们订购食材或物资,让商场人员直接将物资送上门。”

    感恩之家后方有片小菜园,老人们每天都会轮流帮忙浇水,自给自足。

    他提及,该家目前每月开销2万令吉,有34位老人,主要是单身的、无家可归的老人,年龄介于52岁至92岁,欢迎公众以电子转账的方式来捐款。

    冷淡期碰上疫情 雪上加霜

     

    善心残障儿童福利中心负责人龚建财说,慈善机构每逢过年之后,就会进入一段“冷淡期”,但今年又碰上新冠肺炎(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冲击,造成慈善机构营运陷入瓶颈。

    龚建财。

    他说,与往年相较,该中心今年所收到的物资及资金至少减少80%,目前缺乏的物资是日用品,若公众有意报效物资,该中心还是无任欢迎,但通常都只会在门外接收,暂时不会开放给公众入内。

    他指出,该中心有28名孩子,年龄介于14岁至60岁不等,每个月的开销将近2万令吉,其中也包括6名工人的薪水。

    “目前我们三餐都有人固定报效,而在没人报效的时候,我们就会自己煮。”

    社团组织在民防部队的陪同下,前往善心残障儿童福利中心派送面包。

    他说,由于孩子的症状不一,有些也无法自理,所以鲜少会举办外出活动,但早前也会带他们前往社团宴会或庙会等,让他们体验热闹的气氛。

    菩提馨园未雨绸缪 物资至少足够一个月

     

    菩提馨园负责人陈瑞万说,在这非常时期,虽然大家都觉得戴口罩是必要的,但他认为,戴口罩对老人家来说,可能会很闷热,也会造成老人呼吸困难或不舒服,所以并不会强制要求园内的老人戴口罩。

    菩提馨园的员工正在为老人准备丰盛的午餐。

    他指出,这些老人基本上24小时都在园内,而该园目前也将大门关上,暂时不开放予访客探访或团体活动,

    他说,该园物资暂时充足,至少可以支撑一个月,因为早在执行管制令之前,他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所以有提早做准备。

    “在管制令期间,每天还是不乏有人联络我,询问是否有需要任何物资,因此在物资方面,我们并不会感到担心。”

    陈瑞万。

    他指出,由于不少老人都需要出入医院复诊,所以在带老人们前往医院时,会更加谨慎,也会时刻陪在老人身旁,确保他们不会因为不习惯或觉得闷热,而取下口罩。

    美家圆物资已足够 资金还需大众多多益善

     

    美家圆弱势儿童福利机构负责人刘咏强说,该机构早前曾面对物资及资金不足的窘境,但在媒体及社交媒体的群聚力量下,目前物资已足够,惟经费还需大众多多益善。

    弱势儿童看到访客的到来,露出难得一见的暖心笑容。

    他指出,自管制令执行以来,该机构鲜少有善心人士上门捐款,所以才会面对资金不足的状况。

    他说,该机构共有20名无法自理的弱势儿童,每个月需要2万4000令吉经费,以应付林林种种的开销,其中包括中心的定期开销、儿童的药物及6名员工的薪水。

    “我们目前尚缺乏经费,应付每个月所需的庞大开销,希望大众能与我们携手同行,助我们一起度过这次的危机。”

    陈瑞万(站者)为插管的癌症末期病人,输液喂食病人牛奶。

    报导/摄影:蔡凯盈

    ↓↓相关新闻↓↓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