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坑新中 全校26巫裔生 创校以来 第三度零华裔生
(居林5日讯)麻坑新中小学今年无华裔新生就读,使该校自1946年创校以来,第三度迎来全校“零”华裔生,全校26名学生,皆为巫裔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这之前,该校在2012年和2013年,曾经迎来全校零华裔生的情况,目前,这所位于吉打南部的微型华小各年级学生人数,依年级分别是一年级7名、二年级3名、三年级4名、四年级6名、五年级5名及六年级1名。
这也意味著,该校今年尾的毕业典礼上,将只有一名学生毕业;去年,该校共有5名毕业生,其中2名华裔,馀者巫裔。
由于人数少,该校的二、三年级,及四、五年级,分别落实复级班。
麻坑新中小学董事长陈振淼今日在该校受访时指出,该校的教学还是会按照华小的方式,以华语为主教导学生,同时也要求学生以华语交谈。

“目前来说,可见学生有所进度和对华语有所掌握。由于本地没有以华文为主的幼教,因此前来报读的巫裔新生是没有华语的语文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学习。”
他指出,除了课堂上用华语授课,课堂外则是全体老师一起,以便营造学习环境,一般上,学生在半年内就会学讲华语;他举例,一年级就有一名巫裔生,已会用华语向老师请安。
陈振淼提到,虽然该校附近有国小,但当地有巫裔家长,是把孩子分送至国小和新中小学就读,主要为学习多一种语言,掌握多语优势。

至于该校家教协会及董事会的结构,他说,家协主席现为郑汉章,其馀理事皆为巫裔,董事会方面则是清一色华裔担任。
“只要对学校贡献良多者,都可加入家协。”

地点偏远 麻坑 发展近乎停顿
陈振淼说,麻坑的地理位置远离港口和主要市镇,当地无法吸引外来投资,处于几乎没有发展的状态。

“一般到此设厂者,难以在本地取得所需的配件,必须舟车劳顿到北海,而运输成本也相当高。”
他指出,麻坑距离居林市区需40多公里车程。

“麻坑的人口减少,几乎每一家的孩子都往外迁移,导致当地没有华裔学生来源,明年预计也不会有华裔新生。”

他提到,包括新中,附近20公里以内共有4所微型华小。
当地民风纯朴,麻坑新中小学儘管吸纳了来自附近的巫裔新生,然而新生初次到学校上课时未有怕生,反而很快与学生打成一片。
陪同陈振淼视察该校的,也包括该校校长曾玉燕。

只要有学生 新中续办学
陈振淼强调,不论是什麽种族,只要该校有学生进来求学,学校就会秉持有教无类的精神,继续办学下去。
“新中为地方上的居民提供教育服务,因此没有计划迁校。”
现年71岁,身为新中校友的陈振淼透露,早在60年代他还在新中唸书时,该校的学生人数达到180人之多。
他也说,身处在当年的学习环境裡,学校裡可说非常热闹,尤其课室连著课室,身在课室裡,都可听见毗邻课室裡的老师在教书。

巫裔家长 送孩子来 掌握数学 学华语
巫裔家长为了让孩子接触华文,早在孩子年幼时就送入有教华文的幼儿园裡就读,长大后也报读华小,更希望孩子能掌握数学。
育有4名孩子(2男2女)的巫裔家长阿夫然(43岁,饮食业者)说,其2名儿子阿玛和艺巴,目前分别就读该校五年级和一年级。
“另2名小女儿,我将来也会为她们报读新中小学。”
他指出,送孩子到华小求学,除了希望他们能学习华文,也能确保他们在不拥挤的环境裡,更专注于学习,同时掌握数学,而华校的数学也较好。

虽然附近有一所国小,但他认为,该校的学生人数太多,孩子无法获得更专注的教学。
阿夫然早前从华玲搬迁到麻坑落脚前,也已有让孩子在华玲,就读有教导华语的幼儿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