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管制◢ 爱心大厦管制期提供温饱 露宿者:住一天 是一天
(槟城5日讯)行动管制令期间,在州政府与多方单位安排下,露宿者得以暂时居住在爱心大厦,每天也会获得慈善机构提供三餐。不过,当管制期结束,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国报》记者特走访爱心大厦,希望通过文笔让读者聆听他们的故事……

库峇(75岁)来自霹雳红土坎(Lumut),因结婚关系在槟城定居。
在成为露宿者前,他与妻子在槟城暹路,每个月缴付百多令吉,租住小小房间,与其他讨生活的人,同住屋檐下长达7年。

妻子8年前不幸过世后,年事已高丶膝下无子丶无法工作的他,每个月仅靠着政府援助金,还有朋友提供食物勉强过活。
後来,他遭屋主驱逐而无处可去,只好到巴士站展开3个月流浪生涯。期间他不断寻找便宜住所,但疫情逐渐在大马蔓延,爱心大厦反而成为他最终落脚处。
他感激爱心大厦提供临时庇护,让他无需在巴士站与他人争抢食物。但他也坦言,对管制期结束后的生活毫无头绪,目前唯一能做的事也只有等待。

克丽丝缇娜则(29岁)来自菲律宾,在祖国育有三名女儿的她,是透过中介公司介绍,与朋友们来到槟城谋生。
她打算与中介公司商讨换工,却遇上我国因疫情而实施管制令,中介公司无法开门营业,她也只有电话卡没手机可拨电求助,而护照目前还在前雇主手中。

百般无奈中她唯有在街头露宿,直到政府派人将她接到爱心大厦。询及管制期结束该如何是好,她踌躇几分钟后说会继续尝试与中介联系。
但对於未来是否担心无法找到工作,她乐观表示即使遭大马政府遣返,她还可以投靠在美国工作的哥哥,唯该国现在也深陷肺炎疫情。
慕廉迪:1家9口 生活困苦
慕廉迪(43岁)来自大山脚,与妻子育有7名子女,最小的孩子11岁,最大的则为22岁。

成年孩子已离家在外谋生,而本该在校求学的小孩,则因家境贫穷无法上学。
他原是工厂合约员工,然而却因健康亮红灯,而不得不停止工作。妻子也於不久前,进院割除下腹部肿瘤,目前还处在康复阶段。
此前,他们8人居住在大山脚的礼堂,等待福利机构寻找适合居所让其入住,然而却因肺炎关系辗转来到爱心大厦。

他无奈透露,本身因手受伤无法提重物,妻子也需要特别关照,更别提还有年纪尚小的孩子们。
询及管制期后打算,他仅希望当局尽快协助他,入住每月仅约100令吉租金的组屋。
毛先生:诉讼案滞留槟城
毛先生是独居在泰国的大马籍公民,本身能说流利英语与少许华语。
由於之前来马出席与家族有关的诉讼案,他没法在大马实施管制令前赶回泰国,逼不得已只好滞留在槟城街头。

“我没有选择才来这里,如果可以我宁愿睡在海滩上,峇都丁宜有优美沙滩,就连新关仔角也适合露宿。”
他坦言,居住在爱心大厦氛围很好,执勤人员都很亲切周到,美中不足的是,入睡空间稍显拥挤,每天食物也以蔬菜居多。

“我喜欢与贫穷人士打交道,也很庆幸管制期後能回家,因留宿这里的人都无家可归。”
他说,趁这段滞留大马之时,他每天会看书学习语言,或到处走动与各人交流。
扎布拉:日後生活交福利局安排
爱心大厦临时庇护所民防部队队员扎布拉说,管制期结束后福利局会依据每人要求,看情况如何能协助露宿者们改善原有生活。
“中心目前收留28人,包括20位男子丶6位女子丶男童女童各1位。其中仅有2位是槟城人,大多数人都是从光大遣送过来。”

他说,中心内各人之间相处良好,虽然入住首1丶2天较难控制,因露宿者喜欢到处走动,在教导个人卫生意识时也遇到麻烦,但之後他们都肯给予配合。
目前,该处会有约6名民防部队队员执勤。
邱武龙:志工教导个人卫生意识
佛教慈济基金会马来西亚分会公关邱武龙说,露宿者们在入住爱心大厦时,都已获得该会提供个人洗漱用具1套,包括牙刷丶梳子丶沐浴露丶搓手液等。
“志工会确保露宿者每天都要洗澡,照顾好个人卫生后才获得食物,因防范疫情最重要就是卫生意识。”

他说,该会正考虑让理发师,来大厦为露宿者理发,但基於顾虑的问题挺多,暂时希望可在周一(6日)进行。
“他们在使用厕所后也会帮忙清洗,可在他们身上看到不错的进步。”

报导:李琪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