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管制◢ 管制令鱼贩生意跌50% WhatsApp接单意外增长
(槟城20日讯)行动管制令限制人们外出,也让一些巴刹鱼贩生意下跌40至50%,但通过手机应用程式WhatsApp购买鱼类订单却增长20%,甚至有人因此看中商机,透过手机应用程式兼职卖鱼,每天赚取约几十令吉至百多令吉利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有一些鱼贩则除了在巴刹卖鱼外,也接受顾客来电买鱼,然後再将鱼送给顾客。
《中国报》记者昨日走访数个巴刹及通过电访联络数名鱼贩,他们皆指,管制令期间大家少出门,导致供过於求,令巴刹的鱼贩生意下跌,令鱼贩大叹生意难做。

也有1名鱼贩受访时指,他主要是批发鱼虾给熟食小贩,如今小贩都没有开档做生意,也没有向他取货,因此生意自然会下降。
峇央峇鲁巴刹小贩公会主席陈建木強坦言,管制令实施至今,前往巴刹购买的人潮明显减少一半,导致他鱼摊生意至少下降40至50%。
所幸在管制令期间,他利用手机应用程式接单,让其生意额至少增加20%。

“WhatsApp订单都来自亲友,大家知道后互相帮忙宣传,我们只能送货至附近区域,范围都是在峇央峇鲁巴刹2至3公里内。”
他说,由於仅接受邻近距离订单,他并未额外徵收运送费,送货与营业时间相同,是从早上6时至12时。

“顾客订单通常介於40丶50令吉,我就会趁营业时间顺便送货,而且都是用摩哆载送,再加上目前汽油价格便宜,不会加重营业成本。”
他说,往后如顾客还有要求,他会考虑通过手机继续接单,或视情况扩充生意模式。
庄中胜:维持生计 兼职卖鱼
庄中胜(40岁)原是经济饭档主,未免因管制令手停口停,於是向供应商拿货后,利用手机应用程式WhatsApp卖鱼,每天赚取几十令吉。

他住在牛汝莪区某高楼,原本仅是卖鱼给邻居,及楼上楼下家庭主妇,後来卖给附近的人,但送货范围只离家1丶2公里内。
“目前交货地区有局限,管制令后如要继续,会在上下班或载送孩子时送货。”

他说,他没徵收运费,但他会看订单数额,来决定几时送货,以免浪费汽油加重成本。
前景看涨 管制令后转全职
洪锐洲(30岁)原是保险经纪,因管制令无法外出见客户,又恰巧有朋友经营养殖场与批发海鲜,他就趁此向朋友购鱼,再利用手机应用程式WhatsApp售鱼。
“之前对鱼类完全不懂,也没在社交媒体宣传,只是透过亲友们,互相在群组介绍。”
他说, 这门生意其实是零成本,他也是有人下单时才拿货。

“管制令初始订单较多,最近数量则减少,1天下来仅3丶4单,利润大概百多令吉。”
他说,他住在日落洞区,所有业务都独自打理,因此会征收运送费,较远地区13令吉,其他地区则为8令吉,但太远地区都不接单,目前送过最远地区是丹绒道光。
“管制令结束后,可能会转成全职,我觉得前景还不错,如果鱼类选择多,利润也能有保障。”
听听其他鱼贩说
七条路巴刹鱼贩 庄民坤
我们目前有接受顾客来电下单,顾客可以致电来指定要买的鱼,然後我们再送去。
我们有员工负责送货,送货的地区除了是乔治市外,还包括丹绒道光及峇六拜等地区。
通常顾客会致电来预订他们要的鱼类,例如订3至4公斤,我们就会根据顾客的地址将货送到门口,但若顾客地址较远,我们可能会额外征收送货费。
不过,近期的生意也是比较差,尤其是七条路巴刹围起来限制人数进出后,生意就明显下降。
七条路巴刹许姓鱼贩
我会将鱼类拍上面子书售卖,让顾客下订,但反应不是很好。
若有顾客致电来预订鱼类,我们就会送去。
不过,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巴刹的生意都比较差。
七条路巴刹鱼贩 阿荣
我并没有做任何网络售卖或是来电预订的生意,而是每天照常到巴刹开档。
近期因为七条路巴刹围了起来,前来巴刹的人数有限,因此生意差了很多。
通常周六及周日会有较多人潮,其他日期则是较少人,因此生意也较差。
报导:陈佩欣丶李琪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