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管制◢ 新村杂货店生意大好 成为村民粮食补给站
(大山脚21日讯)新村杂货店,是村民的“粮食补给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行动管制期间,村民足不出户,马章武莫新村内的传统杂货店成了村民日常採购去处,货架上的食品一度卖断货,有的商品至今也无法补到货,杂货店生意量增至少40%至50%。

家家户户在家煮三餐,明显带动杂货店液化石油气桶的销量,接手自一间开村存在至今的老杂货店已8年的张银蓝(50岁)说,她经营的“红点”杂货店,此前一週卖出10至20桶液化石油气桶才叫人来换桶(补货),如今两三天就要叫人换桶。

“我们的饼乾、麵等乾粮一度卖断货,食油、白米、罐头、鸡蛋也很销,鸡蛋则是一托一托的卖;此前以友族顾客为多,华族顾客多数是到超市採购,但超市很多都卖断货,大家如今都往杂货店採购,令生意增加三至四成,多数顾客也是来自村内。”
她说,到杂货店採购很方便,结账快,环境也不拥挤,基本商品种类基本充足。


她也说,此前不曾发生全球严重疫情,行动管制也前所未见,但不希望延长管制。
希望赶快解禁
“我每天都有看新闻,知道槟城疫情开始好转,但希望能赶快解禁,恢复正常,毕竟这对谁都好。”
另外,儘管大、中型超市及便利商店围绕,但城镇区杂货店同样受欢迎。
罐头不同牌 照样热销
在百利镇(非新村)经营杂货店约30年的翁先生(56岁)说,为了补货,他都下订不同牌子的罐头来卖,同样热销,生意较平时增至少逾半。

“如今,卖完了的卫生纸和罐头如沙丁鱼、菜心,下订至今还补不到货,乾粮、鸡蛋、麵粉这期间也最销,载送给顾客的液化石油气桶也比较多。”

外劳顾客减 村人多光顾 弥补“成有”生意
前往杂货店,最容易了解各群体在管制令下的经济状况,特别是收入不高,以杂货店为日常採购粮食去处的外劳。

在马章武莫新村第11条路,经营“成有”杂货店已25年的朱成有(65岁)说,平时做外劳的生意最多,但这期间外劳手停口停,没来光顾,生意额由村内本地人弥补,这期间生意可说没增加。
外劳合买干粮共用
他透露,在附近毛巾厂、三夹板工作的外劳,没有收入,省吃俭用,也曾碰过他们三人一起合买一包米、干粮等共用。

在店协助朱成有看店的邻居庄财福说,所幸有热心人士了解他们的处境后,前往捐助粮食。
另外,他们说,这期间许多巫裔顾客在家做糕饼,麵粉、蛋糕粉、发粉热销,鸡蛋更是一两天就卖完,由于他们都有养猫,所以店裡的“猫粮”也一併热销。
报导/摄影:罗健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