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管制◢ 小人物大慈悲 为贫苦送三餐 能帮多少是多少
“我们很渺小,但我们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行动管制令实施以来,社会上不少贫苦家庭和露宿者,因为没有了人接济而三餐不继。
而社会上也有一个基层社群,虽然生活也算不上特别好,也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但在这个期间却没有忘记那些可能没饭吃的人,而发动各自能力以内的送粮行动,能帮多少是多少。
有些出钱捐赠乾粮和物资、为贫苦家庭准备食物和送饭盒,有些则出力负责外送,还有一个渔业东主,甘愿不赚上万令吉,捐出4000公斤的鱼获,派给贫苦家庭。
他/她们当中,有化妆师、电脑公司职员、司机、食堂东主、食店业者等,虽然只是社会上的小人物,但他/她的头顶,都有一个光环,令人感动。
槟岛
廖先生,人称“旺来” (55岁,产业管理)
我一直以来有捐助贫苦家庭,主要是给这些家庭买乾粮和物资。
这是志愿性质,自己分配时间,有些贫苦家庭经朋友介绍,会找上我帮忙,我会根据能力援助。
如果人数太多,我能力不及的话,就会号召朋友合力凑钱,尽能力能帮多少是多少。
我们援助的弱势群体来自各种族。而这次行动管制令期间,因为有不少非政府组织和热心人士出来援助,所以施予的援助并不多,之前给一户华印裔家庭送乾粮,该户家庭没有收入,家裡有三个孩子要养,其中一个是残疾儿童。
也没有去计算这些年,掏了多少钱帮人,有时一些家庭需要买奶粉的,一罐就上百令吉。
我做慈善是希望回馈社会,早年我孩子遇上交通意外,当时很多萍水相逢的人纷纷伸出援手,我当时就有所感悟,既然别人都可以无私的帮助我们,我们为什麽不去帮助别人?因为有了这份信念,就一直做下去。

莫菀筠(化妆师)
管制令期间,眼见很多贫困者士三餐不继,于是我召集朋友们凑钱,为贫苦家庭买点乾粮。
我个人能力有限,有了朋友们的响应,筹了近2000令吉,我们买了白米、食油、罐头食品等,交给林秀琴州议员(行动党双溪槟榔区),由她安排分发给有需要的家庭。
我们大概帮助到40户家庭,至少可以填饱肚子。
我们很渺小,但绝对能帮则帮。

威省:
杨智睿(26岁,销售人员)
我是看到武吉丁雅州议员服务中心募集物资的消息后,决定出一份力捐出白米及食油,以及公司提供的搓手液。虽然数量不多,但希望能够帮助有需要人士,暂解燃眉之急。
很多人不能开工就连吃一餐都有问题,等著别人的援助;同时,前线人员则日夜打拼抗疫,非常辛苦。与其坐在家里什麽忙也帮不上,不如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捐出一些食品。
本身是清洁剂销售员,虽然现在也是开不了工,但经济状况还可以应付。

沉章杰(41岁,罗厘司机)
我在行动管制令只做半天工,因此目前将较多时间用来派送食物给有需要的人士。
这段期间的派送工作量增加,我每天都会到素食店,带走东主捐献出来,打包好的食物,然后在中午和傍晚时分,免费派送给自大山脚一带的孤儿、老人、流浪汉和贫困家庭。
当罗厘司机十多年,在管制令之前因经常在外走动,看到一些流浪汉、有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士,觉得很可怜,因此就用自己的力量来协助他们。派送免费食物只不过负担自己的汽油成本。

陈汉勇(34岁,美满素食店业者)
我在大山脚经营素食店已3、4年,过去每月与“一心向善”团体配合,在农曆初一、十五准备60份免费素食饭盒,让有需要人士登门领取。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及行动管制令,未获物资援助、需送饭上门者大有人在,于是我通过义工派送免费食物。
目前我每天都开店营业,每天至少50份素食饭盒会通过义工派送,也准备食物给组织、团体派给孤儿、流浪汉、老人及贫困人士。
我相信正念超越一切,能带动更多人响应行善,即使管制令延长,我都会持续下去。

吴须勤(38岁,电脑公司职员)
有感于社会上有人需要帮助,我决定自掏腰包购买物资,捐助3个有需要的家庭。

购买的物资总值约50令吉,包括米、食油、饼乾、罐头、快熟麵等,这类食品能收藏较长时间。每月挪出250至300令吉购买物资,尚在能力范围之内,
身为捐血常客,这段期间也到医院捐血,并呼吁民众凭自己能力帮助他人,而捐血是不需要任何开销,每个人都能做得到。

吉打:
陈杍溒(32岁,艳阳食堂管理东主)
从管制期第一天就开始为有需要人士送饭,双溪大年志工团就与我配合,包括进行审核受惠者背景和安排派送工作。
送出的饭盒,每份的成本控制在1令吉70仙内,菜色包括鱼、肉及菜。
煮食方面并不麻烦,材料也有供应商送上门,最难的还是派送安排,但也获得志工团的协助。
从一开始并没有估算到送饭盒的反应那麽好,庆幸有志工团的协助,让我能帮助更多人。
我也感谢信任我,并私下资助我的热心人士。

锺景齐(34岁,食为福古早味烧鱼业者)
在管制期间初期,自己还做著打包和外送生意,首几天就发现到有很多人面对用餐的问题,才开启想要派送饭盒的念头。
第一天派送饭盒为300份,而一些友人得知后也踊跃加入,派送饭盒活动共为期5天,单日派送一度高达1000份。
在此期间,一些有需要人士,也开始得到其他热心义务组织分担,安排发放乾粮等,解决断炊的燃眉之急。

锺明伦(36岁,坤记渔业东主)
我在行动管制期间,捐助大约4000公斤的鱼获,这些鱼大多是甘望鱼及沙丁鱼。
如果拿去卖,每公斤市价是2令吉50仙,因此其价值约为1万令吉。
我每天都有出海,但因在行动管制期间,许多人都面对吃的问题,,外出也不方便,因此我把这些鱼获捐出去,帮助有需要的清寒人士。
我们会驾车到住宅区挨家挨户派鱼,也有人会来渔廊里讨鱼,有些政党也会来要求报效,我也给他们几百公斤的鱼获。
我在这期间每天都会出海,然而因为很多泰国渔民回国了,这期间也缺乏工人,鱼获减少了,收入也跟著减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