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死你吗】刘峻宾:谁不需要养家?

来谈学巴车资该不该付的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还没续谈之前,先来一则发生在泰国的真人真事;你我都知道,疫情让全球经济大地震,航空业更是首当其冲。
据说,一名月入过万令吉的飞机工程师,因被公司要求“停薪留职”,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为了支撑着家里的开销,也只能放下身段,暂时转行,当起洗冷气师傅。
看到吗,生活面前,已经轮不到你计较些什么,能够温饱,不愁吃穿,已是恩惠;哪有选择“不做这,不做那”的权力,只有,“人在,希望在”的生存意志。
学巴业者说,他们也要吃饭,也有家庭要养,还要付车贷、保险、路稅等,若家长在疫情停课期间不缴车资,甚至不获政府的资金援助,他们的生活将成问题。
我的疑问是,飞机工程师遇逆境,当机立断地转行,而不是自怨自艾地在那坐等援助;同样命运的人,为何做法不同?
飞机停飞,不需添油,得付停放费;学巴停驶,不需添油,也可能无需停放费,但却要收费,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你说争取政府津贴,我就拿砂拉越州政府来说,何止是德士司机、学巴、校车司、前线人员,就连记者也有津贴。
那天,和某行政议员开个玩笑说,“砂拉越的媒体工作者就好啦,同样是记者,但是人家有1500令吉的津贴,我们则没有,难道我们不够前线?”
州行政议员说,“这段期间我助理跟上跟下,一直在为筹募物资,捐献贫弱而忙,他们更应该被津贴。”
津贴这事从来就无法公平,津贴的标準在哪里?怎样的行业才算可以津贴?我很相信不会得到一致的答案,若以养家为由,三轮车夫、导游、酒店服务员,幼教业者,甚至是飞机工程师,谁不需要钱?媒体业萎缩,政府有準备津贴吗?
津贴这事,各州政府各有做法,得与不得,尽力就是;当下的业者,只能自求转型,绝不能向消费者开刀,或说出一些“开学后没学巴”等威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