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死你吗】 罗健杰: 有故事的老店

新冠肺炎正在悄悄透过它的影响力,重新塑造市场和经济:市场消费能力大减,消费者只求温饱三餐不想奢侈品,商家转小资本开店经营,不敢物色“天价”新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传统上,个个做生意的,都会希望拥有崭新门面、高雅装潢、豪华佈置的店铺,疫情之前或许还会考虑租金较高的店铺,但如今大家都想自保为先,尽可能保留多一些资金在手,开店也不会投入大笔预算。
最近就有一些商家,开始把目光放在租金相对低廉,空间狭长偌大,位于车水马龙的大山脚市区拿督余水清路,旁边那排不少处于无人问津的老店屋,他们到来打听租金,寻找老店屋拥有者的后人。
较早前,伯公埕因要动工整修,被迫迁离的一个福建麵摊,就租了这排原本无人问津的其中一间老店屋,虽然新张后刚好碰上行动管制令实施,但这让人有机会一窥老店内部的结构与格局。
当然,老店老态龙锺,这边残缺,那边破旧,整修一番是在所难免,比起亮丽示人的全新店铺,也没有“新”气象,但老店屋就多了一股历史的味道,像是有故事的建筑,顾客走进时光隧道,感觉上这店,会对你讲述一些,大山脚老街上已久远的一些故事。
经济复苏后,或许新兴商店依然备受市场青睐,只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也改变一些商家的想法,寻找现成的老店屋打造为“有故事的小店”,是一个容易把品牌行销做起来的选择。
当然,建筑物有历史,不宜“激烈”装修,反而要保留原貌。其实,在现代人讲究环保、健康饮食、节省资源及极简心态下,笔者相信,没人会抗拒老建筑的缺陷美和历史痕迹。
伯公埕玄天庙发生火灾后要整修,那裡的“老字号”美食,纷纷迁离至附近经营,形同二度开拓,让老店重新走入人们视线,届时,相信大山脚市区“外劳店”四处林立的问题,也会进一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