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管制◢ 业者叹食客客不配合 部分为省事宁只供打包
(槟城18日讯)全槟食肆今日获准开放堂食,一些食肆业者大叹食客不愿配合造成许多麻烦,也有业者为省事宁可继续让食客打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餐厅方面,一些业者因空间小,容纳不到太多人,而不开放堂食。

《中国报》记者今日走访多个食肆业者及餐厅,已开放堂食的业者们,都严格遵照州政府设定的标准作业程序(SOP),除了规定桌位人数,还为每个食客进行资料登记,或让食客直接扫描”PGCare”系统登录,其馀防疫措施如测量体温也进行得滴水不漏。
摄影:纪允贤/陈佩欣

至於不开放堂食的餐厅业者,也直言因为担心新冠肺炎(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传染,计划等到有条件行动管制令结束,等待政府是否有任何宣布后,再作打算。

已开放堂食的业者指出,他们在开放前已聘请消毒公司前往店面进行消毒工作,确保安全。
同时,他们已经根据槟州政府设下的条规,也准备好PGCare的二维码,让前往堂食的顾客扫描。


“所有顾客都必须测量体温及洗手后,才能进入店内。”
另一方面,76号咖啡档业者叶宝鸣(51岁)说,她每张桌子都贴着PGcare二维码,食客可选择自行扫描或填写资料,来光顾的也都是熟客,会理解并配合各程序。
“要确保食客维持距离,也是为了健康着想,小桌子可坐1人,大桌则可坐4人。”


王耶宗:业者反映 SOP太繁杂
行动党峇都兰樟区州议员王耶宗坦言,有许多业者反映标准作业程序太繁杂,他们宁可继续让顾客外带也不愿开放堂食。
“可能他们还不了解,也不懂要如何实施最恰当,很多人暂时还在观望阶段。”


他说,摆放座椅都有限制,1张桌子如可坐2人,最多也只能放5张桌子,对业者来说有一定难度。
“他们也担心要负全责,因为如果有顾客染疫,业者需承担後果与风险。”
他说,目前他会在该处巡视,聆听不同业者们意见,再反映给有关部门讨论。
听听他们怎么说
吴伟健(西门町台湾风味小食店业者,30岁)
目前我们还没有开放堂食,还是保持观望态度,最快也会是在开斋节后,才会开放堂食。
因为目前的疫情还未完全结束,我们也是会有担心,若是开放堂食了是否会有转染风险,因此还是暂时不开放。
曾金英(Sushi & Nyonya负责人,50岁)
我们暂时不开放堂食,等到6月9日的有条件行动管制令结束后再打算。
我们的店内空间较小,若是摆放桌椅,最多只能摆3张桌子,也只能容纳最多15名顾客,因此还是决定暂时不开放堂食。
杨国祥(桥下面馆负责人,49岁)
我们今天开放堂食,已经找消毒公司为店面进行消毒,也已经重新规划店内的桌椅,确保都有保持2公尺的距离。
我们的顾客主要是来自附近的公司职员,在行动管制令期间只能做打包生意,因此生意差了一半。
之前是来堂食的人较多,因此如今开放堂食,希望可以有更多生意。
吴国裕(点心档业者)
我会让员工为乐龄人士登记,其馀人则直接用PGCare登录。
由於各种限制,我只能确保我的食客有记录,首日开放堂食的人潮也不算多。

曾淑晶(大路后裕发茶室业者)
开放堂食虽比打包带来多顾客,但程序上更麻烦。
很多人不愿给身份证,我们也不能做什麽,也有固执的人懒得登记,反而年轻人会直接用PGcare。
我们每张桌子最多坐2人,一家人就坐3人。
梁先生(退休人士,72岁)
若与朋友和家人,我觉得堂食会比较好,但只有一个人时,我就会选择打包。
有些人还是不当回事,虽然桌子有离开1公尺,但同坐的人很靠近就比较危险。我觉得,执法人员看守固然重要,但自身公民意识强弱才是重点。
报导:陈佩欣丶李琪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