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 网卖海产 杀出血路
(亚罗士打31日讯)吉打州有不少渔民和网商在管制期间,纷纷转型网卖海产“抢鲜”,杀出一条血路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冠肺炎疫情和行动管制令,改变人们生活常态,许多商家和渔夫为了改善管制令期间的商品销量,纷纷转型朝往网卖發展,同时为消费群提供一站式服务如去鳞片内脏等,在市场购兴冷淡时期,杀出一条血路。
梁联發渔行(也是港口当地人熟称:啦啦裕)少东梁奕贤(22岁)接受《中国报》专访说,其渔行渔船每天凌晨5时捕获海产登岸,巴刹小贩或网卖商多数在大清早到来,选购新鲜海产。
他说,首阶段的行动管制令,有许多人无法外出,使网卖海产行业渐渐冒起;如今过了近三个月的管制令,网卖海产出现增长局势。



他相信,网卖是未来生意模式,为消费群带来方便,民众也不用花时间出门,清理内脏或在巴刹超市排队,一样以可吃到新鲜的海产。
鱼商朱汉浪说,其海产主要批發本地和吉隆坡市场,在管制令初期,少人到来购买渔产。
他坦言,目前渔夫和商家都懂得使用互联网平台,推售海产,而网卖的鱼,多数以品质较佳,大隻的鲜鱼为主。


“ 消费人渐渐习惯网购,尤其是在管制令期间,反应热烈。”
他说,其鱼鳔 则进军中国市场,渔夫清理洗涤鳗鱼内脏再经日晒, 製成鱼鳔 ,每公斤鱼鳔售价达千令吉以上,中国人特别捨得吃。
据瞭解,网卖市场对象倾向华人,主要推售上等好鱼如斗鲳鱼、明虾、螃蟹等;而传统巴刹的顾客群,多数是马来人为主,一般卖的都是甘望鱼、沙丁、硬尾鱼、花蟹,因此两者的市场引起的冲突不大。
三大成功关键
My Groceria 创办人许亦威 说, 海产新鲜度、妥善物流管理及业者的诚信是关键,才能在网卖界获得消费群追棒。
他解释,海产冷冻系统要做得好,包装卫生,可升鱼虾的品质和新鲜度;诚信也重要,如果消费者在网购被骗过一次,就也不会再买了,更何况现在网卖竞争强烈,百花齐放,消费者有很多选择。
他说,网卖海产,蔬果及日常用品是当今销售新趋势,而这个平台也帮忙渔民和农夫销售他们商品。
他说,政府在3月18日实行行动管制令之际,My Groceria 决定在市场“抢鲜”,通过网卖平台销售海产,蔬果及日常用品的,结果反应不错。
他说, 海产网卖行业,也提供一站式服务,例如提供去鳞、去内脏、清洗包装等,为消费群带来方便。
他相信,这是渔产业的未来趋势,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准提高后,接下来民众会少去巴刹。
他说,刚开始卖鱼虾,很多人都半信半疑,所以他都是把货送到家庭才收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