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好料】室内设计师恐母厨艺失传 “老姨炒果条”家喻户晓
(双溪大年10日讯)室内设计师为不让母亲的厨艺失传,10年前断然放下手中的笔杆,转行当起炒果条小饭,凭着母亲留下的真传及自己别出心栽的设计,打造出双溪大年最具人气的“老姨炒果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老姨炒果条”有46年的历史,向来是双溪大年一带家喻户晓的美味小食,每天档口一开就有食客排队等候,直到当天结束营业为止,十年如一日。
“老姨炒果条”从1972年开始,当时在双溪大年二街的“集成茶室”开始,后来搬到二街的“华强茶室”,现在则在好食街旁的“中兴茶室”。

业者麦顺发(阿MAK),53岁,从小就跟弟妹们在母亲的档口帮忙,大专毕业后曾经在外地就业,10年前,因为母亲的健康开始走下坡及全身疼痛行动不便后,经过几番挣扎后,毅然辞去工作接棒母亲衣钵。
“老姨炒果条”具有2个传统的特色,即第一:坚持以火炭炭烧;第二:鲜虾丶鲜蛤当天买当天卖,不新鲜的不买,相信这也是顾客们多年来对老姨炒果条拥戴有加的原因。
阿MAK受询时向《中国报》指出,他每天向渔贩商订购新鲜虾只及鲜蛤,清晨买了鲜虾鲜蛤回家处理后,再准备下午开档要用的酱汁等原料。
阿MAK开始接手炒果条档时并不容易,由於每个人的手势不一样,纵使母亲在旁给予指点,还是需要经过几年时间摸索及改良后才开始得心应手。

炒果条就是要热腾腾的吃,“老姨炒果条”的炒法有别于他人,阿MAK首先将粿条及鲜虾翻炒一轮后,再将弄热的粿条根据分量倒入锅内,再加入酱料丶鸡蛋丶韭菜及鲜虾,最後再加入鲜蛤,香喷喷的老姨炒果条就可以上桌了。
由於人手不足的关系,老顾客都会在炒果条好了自己来档口捧,打包回家的顾客则在档口旁列队等候。
阿MAK虽然已经转行了10年,却没有忘了自己的专业,他以自己的方式设计了印有母亲肖像,还写着“二街老姨炒果条”及“古早炭炒风味”的广告牌挂在档口前,同时也用印着“二街老姨炒果条”的油纸作为打包材料,看起来更具品牌及专业水准。
“老姨炒果条”有鸡蛋也有鸭蛋,顾客可以选择,鸡蛋炒果条每盘6令吉,鸭蛋则加1令吉。

曹智翔(40岁,眼镜店东主)
我和家人都喜欢吃“老姨炒果条”,每次我都会买回去和家人共享。
我从吉隆坡搬到双溪大年已经有10多年,“老姨炒果条”是我和家人的喜爱,我们大概每星期都有几天吃他的炒果条。
陈美颍(40岁,家庭主妇)
“老姨炒果条”很出名,过去都有吃,听说现在是他的儿子在卖,今天刚好经过就来品尝。
(报道/摄影:袁福翔)
地址 | Jalan Pengkalan, 08000 Sungai Petani, Kedah |
营业时间 | 下午1时至5时(周四休息) |





报导/摄影:袁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