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好料】 三代传承 飘香超过80年 华都村祥包点 经典好滋味
(威南15日讯)说到手工包点,就不能不提家庭式手工包的“华都村祥包点”,飘香了超过80年,迄今已传了三代人,是当地人讚好的经典好滋味!
站在刚热腾腾出炉的一笼笼包子旁,空气中飘荡著似有若无的甜味;包子白白胖胖的诱人,摸起来蓬鬆柔软,轻轻用指一按放开就弹回来,甚具弹性,令人开始期待,在这蓬软的包皮里,是什么样的美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53岁老闆余庆祥(蜜猫)应本报记者的要求,轻巧的掰开鸡肉包、菜包和叉烧包,松软的包皮里,或是醬色油润喷香的鸡肉馅料,或是清甜中带点胡椒辛香的菜馅,或是油水四溅的叉烧肉馅,吃起来咸香饱满、清甜微辛,足以诱得人食指大动。
可以说,祥包点所卖的每样包点,都各有拥趸,每样都很畅销,更重要是,每样都好吃,吃过返寻味,勾得过路客成了回头客,最後再变熟客。
余庆祥是这门手工包的第三代传人,从他外公创业,再传给他的外婆、妈妈,如今由他接手,并已开始栽培他的2个儿子接班。

他说,他小时候看到母亲独自一人做包卖包,深感母亲的不易,小小年纪便出来帮母亲分担工作,常常踩着三轮车载着刚出炉的包子,在村内绕着圈子四处卖包。
他很自豪的强调,他家的包点不放防腐剂,室温下能摆放2天不坏;面团揉揉放放发酵长达6个小时恰到好处,吃起来就很有弹性,也不会黏牙。
“就算吹到风了,撕开薄薄的外皮,裡面的包肉依然松软,不会发硬。”
看天气控制发酵
余庆祥笑说,发酵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控制好时间,还要看晴雨天气,倘若是碰到下雨天气温低,就想想办法让它们“热身”起来,才能发酵好来,譬如趁太阳一出来,就趕快拿出去晒晒太阳让包子“暖暖”。
“无论如何,谁来请教如何做包,我都不怕教人!因为製作包点需要经验,才能掌握到它的诀窍,这不是看看几下、倒水下粉揉揉几下就能解决的事,做不好恐怕一整炉的包子都要丟掉。 ”

虽然“华都村祥包点”算是本地远近驰名的老字号,但是余庆祥至今不曾懈怠,一直努力改进自家的包点,看看外面卖的包点味道如何,自己再改良。
他打趣,“就算是老字号也要懂得改良,毕竟连手机都从键盘进步到觸屏,我有这么多客人支持,我就更要求进步来回馈我的顾客。”

余庆祥目前每天能卖500粒包,一旦大日子或节庆,更能卖上超过千粒。
生意红火,他当然也不忘公益慈善,不时应一些社团或组织的邀请赞助包点,以便供做义卖筹款或免费派给老人享用。

李翰宗:口感自然 吃不腻味
食客李翰宗(47岁)说,他来自东马人,在威南爪夷定居22年,逢节庆或农历初一十五都会来买壽桃或面龟,家人喜欢加椰包或馒头,偶尔还会买叉烧包等解馋,至今吃了19年,仍不嫌腻。
“祥包点的包口感自然,很香又份量实在,吃不腻的美味!它的美味在于它的包肉和馅料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吃起来不会很腻。”
“此外,它的包发酵得很足够,就算再蒸也不会老化及影响口感,蒸了放置2个小时,也仍然很有弹性,不会发硬。”
他笑说,还有一点是,祥包点从下午营业到晚上,对迟放工的他来说很方便,不必担心放工后来不及买包来膜拜。

周振新:真材实料 价廉物美
食客周振新(46岁)说,他是在10年前在朋友介绍下尝试,一嚐之下惊为天人,从此爱上祥包点,吃到现在已有10年。
“平时大日子或路过就会来买,平时多数买鸡肉包及叉烧包,它的包真材实料,价廉物美。”
地址 | 华都村第8条路,门牌770号 |
联络号码 | 04-5824432 |
营业时间 | 早上9时30分至晚上10时 |
叉烧包 | 1令吉80仙 |
菜包 | 1令吉60仙 |
肉包 | 2令吉60仙 |
加椰包 | 1令吉40仙 |
豆沙包 | 1令吉40仙 |
豆仁包 | 1令吉40仙 |
鸡肉包 | 3令吉50仙 |
馒头 | 30仙 |
报导/摄影:陈綉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