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好料】赤脚炒粿条变生招牌 火炭炒出古早味
(槟城17日讯)赤脚小贩坚持用火炭,炒出古早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这期的“呷好料”,北马人带你来到七条路巴刹吃好料。
众所皆知,七条路巴刹小贩中心内,“美食”如云,各类道地槟城美食,任君选择。
而小贩中心内有2摊炒粿条,北马人今次为大家介绍的是,用火炭来炒的古早味炒粿条,也就是靠近巴刹泊车场处的“赤脚炒粿条”。

赤脚炒粿条小贩陈木泉(64岁)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他坚持使用火炭,才能炒出古早味,因为古早味是没用液化石油气。
他说,这几十年来他已习惯用火炭炒粿条,若要他改用液化石油气炒,他不是不习惯,而是根本无从下手。

陈氏强调,用火炭炒出来的粿条,不但更香味扑鼻,且能炒出老街坊怀念的古早味。

“用火炭炒粿条一点都不麻烦,炒出来的味道更香更好吃。”
他指出,其炒粿条摊档,可说是子承父业,若从父亲年代开始算起,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
摄影:陈紫凌
他说,当年父亲从中国南下,在槟城落地生根后开始提着担子,在三条路至七条路一带卖炒粿条。
“后期担子改换成四轮木材车,父亲继续推着木材车卖炒粿条养家活口,直到巴刹建好后,才迁入固定地点做生意。”
他从12、13岁已开始协助父亲卖炒粿条,父亲离世后轮到哥哥接手,哥哥也逝世后,他就一个人继承此炒粿条摊档至今,那年他30多岁。
他指出,现在每天早上他先在四条路2000号咖啡店炒粿条,中午12时才来七条路巴刹小贩中心做生意,早午市不同地点。
怕热才赤脚 意外成卖点
“因为怕热,我才赤脚炒粿条,没想到最后演变成吸引顾客来朝圣的原因,很多游客也慕名而来,这真是意外收获。”
陈木泉说,原本他的炒粿条摊档,没任何名号,只是“炒粿条”3个字。但由于他常年都赤脚炒粿条,久而久之顾客就为他冠名为“赤脚的炒粿条”。

“既然老顾客都形容我是赤脚炒的粿条,所以我两年前就把招牌换上赤脚炒粿条。”
他解释说,小时候他住在乡村地方,已习惯不穿鞋四处跑,他30多年前接手炒粿条生意时,感觉穿着鞋子太热,赤脚踏在地上感觉较凉快,所以自此赤着脚炒粿条给顾客吃。
“直到要收档回家,我才会穿上鞋子。”

他提及,有些游客不确定他是不是“赤脚炒粿条”,在点餐前先瞧一瞧他是否真的没穿鞋子,确定了才叫炒粿条吃。
无师自通学会炒粿条
“父亲不曾教我如何炒粿条,我每天帮忙父亲时,自己天天看,慢慢学,最后无师自通。”
陈氏说,13岁的时候,他已能炒出一碟像样的炒粿条,但当时还不能端上台面,只供自己和家人享用。
“后来父亲应是觉得我的炒粿条已有一定水准,在父亲忙得不可开交时,我会帮忙客串炒一两碟。”

他说,平时是他和妻子邱秀鸾(57岁)两人合力经营,女儿在周末时会过来帮忙。平日来光顾的顾客,除了老顾客,游客也越来越多。

食客有话说
郭秋海(60岁,商人)
“我从10多岁的少年时期,就开始光顾这摊炒粿条,不知不觉就吃了将近半世纪。我喜欢这炒粿条的原因,是可以吃到古早味,而且很便宜,一碟鸭蛋炒粿条只需5令吉。”

“每次我想吃炒粿条的时候,就会来这里吃,年轻时光顾次数更频密,现在有年纪了,就比较少吃。我也介绍新加坡的顾客来品尝赤脚炒粿条,他们吃了都举起大拇指赞好。”
杨超凡(39岁 资讯科技(IT)技术员)
“我住在峇六拜一带,若特地来七条路巴刹光顾赤脚炒粿条,实在有点远。不过只要我到市区处理事务,一定会去吃或打包赤脚炒粿条,绝不错过。”

“我喜欢赤脚炒粿条的古早味,而这摊炒粿条,绝对是我本身自设的炒粿条排行榜,永远的第一名。我也算是老顾客,不知不觉吃了20多年。”

地址: | 七条路巴刹40-48, Lebuh Cecil, George Town, 10300 George Town, Pulau Pinang |
营业时间: | 中午12时至下午5时(或卖完为止),每周一或周二休息 |
报导/摄影:陈紫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