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18岁自动成选民 Z世代不论赞成与否 有权投,当然投!
(槟城17日讯)“我们会投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随着国会下议院昨日通过2019年联邦宪法(修正)法案,从第15届大选起,18岁居民便有投票及参选,以及自动登记选民制度,本报记者抽样访问11名18岁以上至21岁以下的学生,他们皆表示会投票。
受访者也透露,他们大多数是从家人、朋友口中了解我国政治动态,也有部分学生,则是从电视新闻及社交媒体,如:面子书等。

儘管在访问过程中,有5位学生并不赞成上述法案,3位赞成及3位是没有意见。
不赞成的学生皆20岁,他们认为,18岁年轻人心智不够成熟,及未曾出来社会工作,也正处于求学阶段,及对政治也不够瞭解,也容易受到旁人影响。
至于赞成的其中一名18岁受访者布莱恩直言,心智不成熟,并非是用年龄作准,即使28岁的成人也有不成熟。

而另一名赞成的19岁伍薇妮说,此法案可让政府聆听年轻一代的心声。
而询及会支持希盟或国阵,有近9位受访者指,会支持希盟政府,而其他则说,会关注政绩后再作决定。
但基本上,大部分受访者只是大选前有关注政治时事,他们并不热忱于政治。

程先生(21岁)
上届大选有关心政治新闻,但现在已很少。
过去,我很少去听政治讲座,只是偶尔会在面子书看政治视频,尤其是政府贪污的课题。

布莱恩(18岁)
我支持18岁可投票,年龄小不能代表那个人不成熟,有些人甚至28岁也不成熟。
我平时是从与家人交流政治新闻,但不会特别留意。
我知道一些政治大人物,如林冠英、曹观友与敦马哈迪等等。

黄家庆(20岁)
我不支持18岁投票,反而21岁年纪是刚刚好。
18岁以上的人,大部分都还在求学阶段,未曾接触社会及对政治不够了解,根本没准备好成为新选民。
我平时不大关注政治新闻,平时也只是从朋友口中了解最新的动态。

曾宝莹(20岁)
我不太支持18岁投票,18岁的青年容易被外在因素说服,例如家人、老师,或参加一些讲座得到礼品而偏向投选。
基本上,现在年轻人都跟随家人决定,没有本身立场。我平常会关心国家政治的一些重要决定,如:教育体系、种族课题等

金晨慧(20岁)
我不同意18岁成为选民,我平时关心国家政治,但不会太疯狂,也不曾参与任何政治讲座,并非是任何政党的支持者。
我常留意国内时事,比如:国债、国内社区的发展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或者是卫生部方面有关政府医院、诊所福利,及给予老人及残疾人士的福利。

温歆旖(20岁)
我不同意18岁成为选民,是因为看见自己的学弟与学妹,不大了解社会的运作,也很容易被身边人影响。
我平时有留意国内时事,尤其是教育方面。去年大选,我曾与友人一起出席去韩江中学草场听大型讲座,也明白前朝政府贪污滥权,导致改朝换代。
新政府上台一年多,我没看见教育改革有正面的长远发展,只会去做换黑鞋、白鞋的事情。
我會履行公民责任,若自己无法投票,就没权利批评现今的政策,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利。

巫靖倩(20岁)
我不同意18岁成为选民,是因为这年龄心智不够成熟,更何况现在年轻人喜欢随波逐流,不了解政治发展,更不关心自己支持的议员来历。
我平时很少留意政治新闻,只是从社交媒体上了解张念群、赛沙迪,还有前首相纳吉。
我会分析哪个政党与议员是有帮助到人民,才决定选择投给哪个阵营。

伍薇妮(19岁)
我赞成18岁可成为选民,是因为政府可听取年轻一代的心声,算是民主的进步。
我没特别关注政治新闻,只是在上届大选有关注,我知道林冠英、慕克里兹以及纳吉等。
平时不会主动去政治讲座,只是偶尔路过有讲座的地方,暂停脚步听一会。

何秉阳(21岁)
我对18岁公民可投票,没有意见,因为这项法案有好也有不好。好就是能让年轻一代更早接触政治,不好的是担心不熟悉政治的年轻人,不理智的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政党投票。
我是吉打人,经历不同政党执政,的确感觉国阵基层服务,比现任政府好,所以我觉得,选人不选党,才是选民应考虑的因素。
我平时会比较关注华人部长或政客的言论,比如王建民、沉志勤、林冠英,也了解魏家祥及民政党槟州前主席邓章耀。
我会通过不同的管道吸收政治新闻,比如电视、面子书或者Youtube等。

倪慧琦(20岁)
我支持18岁可投票,是因为等到21岁有资格投票,有点太久。
自己最关心的是,前首相纳吉的一马公司案,以及现任首相敦马哈迪掌管大马的表现。
但我还不大清楚,自己住的选区的议员是哪位。

黄勇豪(18岁)
我会决定国家的未来。
我暂时没有非常关注国家的局势,没有出席任何讲座,但从朋友口中得知前朝政府的课题。
(拍攝:洪勇阳)
报导:洪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