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中外国人来槟置业 槟消协:产业“大抛售”?
(槟城10日讯)槟消协指出,由于香港反政府示威持续不断,我国发展商直奔香港,要吸引投资者来我国买产业。这可能纾解本地产业市场滞销问题,但不能解决我国人民的住房问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该会主席莫希丁阿都卡迪今日发文告指出,根据研究机构《人口统计》(2019年),香港在2016年,一个292平方呎的单房公寓卖600万港元(约320万令吉) ;在2018年,一间178平方呎的微型住宅卖350万港元(约180万令吉)。

“300万令吉只等于美金71万8787元或99万5405新元。一个香港人只要有560万港元(约300万令吉)就能在丹绒武雅买到一间近2000平方呎(建筑面积)豪华独立式房屋,而它的大小乎等于香港的178平方呎的微型住宅的11倍。”
他反问,这是在做产业“大抛售”吗?
他说,当乔治市在2008年获得世遗地位后,新加坡人到槟城来疯狂购买产业就不稀奇了。结果,乔治市内城区房屋价格飙升,大多数本地人买不起租不起。
“鼓励外国人来我国买产业会产生我们不想看到的影响,如因需求造成产业价格飙升,加剧现有土地短缺的情况和造成生活费上涨。”
他说,当产业价格变得太贵了,普通收入者或老人买不起,槟城会不会变成另一个香港,最终把穷人逼到贫民窟或微型公寓单位里?

消协:应改变房屋政策
槟消协认为政府应改变整个房屋政策,因为它没给低收入群带来好处,却让发展商有机会从提供廉价屋牟利。
莫希丁阿都卡迪指出,发展商要建的是,只有少数本地人买得起的豪华房屋和公寓。目前产业滞销,是否因发展商对房屋市场过于乐观,没考虑现实经济情况和可能的买家又得不到银行贷款?
“政府与其为利益去迎合他们,不如集中力量为穷人发展从租到拥有的公寓、廉价或‘可负担’房屋。”
他说,发展商建廉价屋和“可负担”房屋,只是为了遵守政府的条例,然后尽可能绕过这些条例去压榨低收入的B40群和亟需栖身之所者。
消协促请政府制定能让B40群在没经济负担下,有栖身之所的房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