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理髮师不言休 82岁 剪不断
(加央30日讯)62年来剪刀和梳子穿梭顾客髮梢间,82岁“阿嬷理髮师”郑巧蕊永不言倦,坚持活到老,做到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到来的女顾客,从不嫌弃现已驼背的高龄阿嬷,只要头髮一长,照旧上门让阿嬷剪髮。
偶而,顾客还排长龙等待呢!毕竟在百物通胀的年代,在这裡,理个髮才区区2令吉50仙收费,超省钱。
曾经,阿嬷的女儿发现母亲工作太夜了,担心母亲太操捞,气得把还不肯离开的顾客赶走,不过,顾客不以为意,过后又来要她剪。




家居玻璃市加央巴当卡东的阿嬷郑巧蕊接受《中国报》专访时坦言,孩子们都要求她安享晚年,她也曾经计划退休,却发现躺在床上休息后就懒得起床,健康每况愈下。
“ 我为顾客理髮后, 一忙就忙到傍晚,反而忘记了身体不适,更有精神。”
“也许上天要我劳动,才能健康;那我索性做到不能做,再另行打算。”
她说,她在1957年国家独立时,20岁那年前往槟城学习美髮,在当地替人打工5年,当年月薪只有25令吉,嫁人后,便开始目前住家,经营住家式美髮服务。
她透露,想当年理髮只收费25仙,后来涨1令吉、1令吉50仙、2令吉,慢慢涨至2令吉50仙 。
郑巧蕊的住家是半砖板屋,客厅就是她的理髮工作室,没有花俏的装横,墙上只有一面长型镜子、数张塑料椅子及洗手盘。
她就站着,一个接一个,为顾客理髮,而且思路清晰,与巫裔顾客亲切交流,形成大马多元文化和睦美丽的风景线。




“帮顾客理髮,很有满足感,我并不是为了赚钱,所以一直保持低廉收费。”
郑巧蕊说,每天都会接待介于2至10位顾客,营业时间不定,如果有顾客上门就剪,至到傍晚7时收工。
她说,年轻时,她清晨7时开始,已为顾客理髮,这些顾客送孩子上学后,就直接来理髮。
她说,我的顾客都是女性,大部分是穆斯林,因宗教的避忌,她们不可以没披头巾示人,所以她不为男顾客理髮。
“我做的是街坊生意,一些顾客则由熟客介绍,有些熟客光顾几个世代,祖父、父母、孩子、孙子至曾孙等都来我这儿理髮。”
她指身体不适服务时,就会休息,谢绝顾客理髮要求。
郑巧蕊说,电髮较耗眼力和体力,且曾经跌倒手部受伤,她在六十多岁时已停止电髮服务。
她说,其电髮仪器,交给从事美髮的亲戚使用,只保留最简单的剪髮配备。
“我共有两枝剪刀,一枝送去磨利后,则使用另一隻剪刀后备,为顾客理髮。”
郑氏目前只为女性顾客修剪简单款式的髮型,款式选择虽然不多,且不提供冲洗或吹风服务。
她熟练的手艺,把头髮剪得整整齐齐,理髮时间平均每人20分钟。
她说,华裔男女倒爱跟潮流,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型与设计师,所以华裔顾客少之又少。
没吃补品 也不戒口郑巧蕊说,本身没有特地吃补或运动保健,平时也没戒口,甚至在饮用三合一咖啡时还加糖。
她说,本身有高血压和胆固醇过高,因不喜欢吃药,没按时吃,也明白会有中风的风险。
“不过,只要忙碌工作,就觉得很健康。”
除了理髮,没有顾客时,郑巧蕊就打扫家务及煮食,她指这都是运动。
工作太晚 女儿生气赶客郑巧蕊坦言,孩子不断要她退休,以安享晚年,甚至还担心她太过劳累。
“曾有一次,孩子致电回家时,发现家裡还有其他人的声意,获悉我很晚了,还在为顾客理髮,大为担心且发脾气。”
“女儿甚至不惜开罪顾客,驱赶顾客,骂她们不体谅老人家,这麽夜了还要老人剪髮,赚的钱都不够给医药费。”
她指不忍心看见顾客苦等和失望,才没停下手。
她说,时代不同了,马来妇女都有工作,她们不会为省钱而在开斋佳节前才来理髮,所以佳节时,不会太忙, 工作也不会太晚。
(独家报导/摄影:陈爱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