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管制◢ 环保、省钱、更好防护作用 工程师为前线人员制可拆式防护透明面罩
(大山脚2日讯)前线医护人员缺乏防护设备,槟城一名年轻工程师就想出以3D技术打印出来的可拆式防护透明面罩,替代一次性海绵面罩,环保省钱又容易使用,也有更好防护作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随着新冠肺炎(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扩散,防护设备如面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医生在为每一人进行检测后,这些一次性海绵面罩都必须立即丢弃。


来自槟城的年轻工程师黄松毅(28岁)灵机一动,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面罩塑料环架,只需在环架上以订书机打四个洞,套上透明塑料罩及发箍,就可使用。
他接受《中国报》电访时说,当医生在为患者进行检测后,只需更换透明塑料罩及发箍,塑料环架可以循环使用,比起一次性海绵面罩,没这么浪费。经过试验,塑料环架清洗后可循环使用至少100次。


谈到如何萌生这个想法,黄松毅说,他上周二与其同学兼槟城中央医院负责检测新冠肺炎的医生薛佳盛谈话时,了解到医院面对防护面罩不足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一次性海绵面罩在使用过一次后,就必须整个丢弃。
他发现,原来负责检测的医生,在以棉花棒伸进患者鼻子或喉咙抽取样本检测的过程中,会导致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患者口水液体无可避免会喷到医生的海绵面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加上检测工作不能在医院内进行,必须在太阳底下工作,穿了防护服的医生因热流汗后,汗水也会被海绵吸收,造成细菌与皮肤接触。”
更卫生及容易使用
黄松毅说,可拆式透明塑料面罩,可以解决海绵吸收汗水的问题,也更卫生及容易使用。
他说,由于家里有3D打印机,在设计第一个可拆式防护透明面罩后,就带去与薛医生讨论,并发现适合给前线医护人员使用。


“检测过程中病患容易打喷嚏或咳嗽,比起容易吸收的海绵面罩,透明塑料罩可更有效隔开病患的唾液,防护作用较好。”
已研发第三版本可拆式防护透明面罩
黄松毅与槟城中央医院合作,以及槟城科学圈(PSC)帮助下,共同设计的可拆式防护透明面罩,已是第三版个本。
黄松毅说,在约30名志愿者参与及帮忙下,如今已制作超过1300个塑料环架,同时也已收集约7000个透明塑料罩,已先后免费赠送槟城17间政府医院及诊所。
他说,目前每天约可制作150个至200个塑料环架,并估计多一两个星期后,在有更多人力参与下,平均每天可生产超过2000个塑料环架。
他感谢北赖一间塑料制造厂,免费提供1万个塑料发箍及模具,使整个制作过程顺利。
大山脚国会议员沈志强,也在面子书上感谢该名工程师及整个团队,在槟城科学圈帮助下,对医护人员使用的面罩重新设计,创造更便宜、安全、舒适且更易于生产的替代品。
他说,州政府已同意资助他们,每天生产2000个防护面罩。
独家报导:陈明坚
照片:受访者提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