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管制◢ 管制令居家运动 将家里资源当器具
(槟城13日讯)在家运动,也要注意安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运动教练兼业主陈鉫杰 (27岁)在管制令前,都在健身房给予学员进行训练与循环训练,管制後落实後,他转向在家运动兼上网教课。
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那些平时不运动,却突然运动量飙增的人,如果在家运动时觉得体力不行,就该停下。
“平时在健身房,会有教练或他人在身边,不舒服或遇到难题时,我们有可给予支持及指导。但如果在家一个人运动又没开视频,万一运动一半受伤,教练不懂发生什麽事。”
谈到在家及在健身室运动的分别,他说,健身房原是个设计好的空间,让人们有追求健身和体育锻炼的目标,在家则容易被其他事物影响,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或分心。
“对动力不高不积极的人,在家运动就显得较困难。”
不过,他认为在家运动的好处是,想要运动就可动起来,因为他的瑜伽垫子和哑铃,向来都放在容易拿到丶看到的地方,可提醒他每天都要规律运动。

目前在家运动兼上网教课的他坦言,由於家里没太多器材,须在运动项目上作出调整,包括建立与健身房不同的运动氛围。
他说,从管制令至今,他都定时在线上举办教导群众运动,让较没动力或不懂怎麽运动的人也加入。
他说,管制令让他与团队里的教练们,尝试和体验很多不同教学方式,加强沟通能力也与原有学员做好线上链接,透过各方面给予协助。
缺少与战友交流氛围
陈鉫杰说,在家运动最大限制,是缺乏运动器材与重量器材,不过,他也让让运动的人,有机会寻求自我突破。
“缺乏器材就需要更有创意,设计些适合在家做的运动。比如我就开始找家里原有资源来当阻力,如一袋米丶椅子与墙壁等。”

他坦言,因长期在健身房而忽略的东西,加上创意能达到很有效的运动效果。
“遗憾之处是运动后,没得和战友‘high five’。虽然我们可在线上互相鼓励,但人与人手掌感觉更其妙,网络没那样的氛围。”
对行管令后最想做的事,他最想快点回到健身房,进行清理工作後,再欢迎学员回来运动。但他也说要做好防疫措施,如运动时尽量别用手碰脸,也希望他人别拿毛巾抹完器材后又拿来抹脸。
“我会尝试选非高峰期时段上健身房,避免更多接触且运动後一定要洗澡,彻底清洗乾净後才回家。”
报导:李琪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