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 资源回收中心爆满 鸡蛋托叠起来7尺高
(北海2日讯)回收的鸡蛋托,足足7尺高!
行动管制令导致各行各业停摆,住宅区的资源回收中心也因为“只进不出”,没有资源回收罗厘运载出去,导致回收站被“塞爆”堆积如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记者走访区内两个资源回收中心,发现皆堆满各类再循环物品,如铝罐、纸皮、塑料品、玻璃瓶,还有鸡蛋托,这些都在等待禁令解除清理。
北海怡园公寓资源中心负责人卢葆蓁受访时说,过去的每周五,居林佛恩功德会都会出动罗厘到该中心运载再循环物品,如今管制令开跑,资源回收罗厘禁止上路,回收站也因为不断接收居民的再循环物品而爆满。

她说,短短一个半月,收到的再循环资源超过1500公斤,其中鸡蛋托最多,比过去增加一倍,叠起来超过一个普通人的身高,有7尺。
“可能管制令期间,居民用蛋量高,加上鸡蛋保质期长,因此需求也跟着增加。”
她说,除了鸡蛋托,铝罐、纸皮、玻璃瓶、以及洗衣、洗碗和洗发水等塑料品,也在这期间增加超过一倍。

询及居民的配合度,她透露,该公寓共有300多个单位,但只有约40%居民响应,而资源中心都是她一人独撑,过去每天需花至少3小时打理。
“尤其清理玻璃瓶工序最多,要3小时,如果不清洗,无法变卖。其他的如堆肥和整理再循环物品,也各占用1小时。”

她坦言,玻璃瓶是最没有价值的资源,而且处理也很多工,但如果不回收,地球就会面对垃圾灾难,庆幸家人都很支持她,只要有能力,她都会坚持做到不能做为止。
“在管制令前,我已成功清理掉4个巨型袋的玻璃瓶,每袋重约250公斤;目前再回收到2个巨型袋玻璃瓶,另一袋的回收量也已达到一半。”

回收品塞出分类站外
管制令期间,北海绿悠苑环保中心也堆满各类再循环物品,一些回收品甚至被塞出分类站外。
为免回收品沦为垃圾,该中心工作人员这期间冒着被警方逮捕及罚款的风险,到来清理和收拾。
绿悠苑环保协会主席林志强指出,该中心平均一个月可回收约3吨(3000公斤)再循环物品;据他了解,这段期间收到的回收品,已超过2000公斤。

“过去,只要达到一定数量,我们就会安排资源回收罗厘前来载走,但这次只能等解禁,因为资源回收公司没有运作。”
他透露,也因为管制令,该中心已暂停每周三次向居民回收厨余,居民须自行处理居家厨余。
“二维码扫描回收厨余计划,是我们推出反应最好的环保计划,至今已获得半数约200名居民参与。该中心每次可回收的厨余约200公斤。”
在该计划下,只要注册成为会员,就可通过回收厨余累积分数,继而向该协会兑换环保产品。
宵小盯上绿悠苑
绿悠苑环保中心遭宵小盯上,即使锁上门,窃贼还是有办法潜入,偷走值钱的回收品。

林志强说,窃贼主要偷走电子废弃物,如电器产品变卖;至于衣物,则翻找适合自己的来穿。
询及是否有报案,他透露,没有特地报案,但曾经跟巡警反映过,由于窃贼防不胜防,安全起见,该中心考虑安装闭路电视防盗。
卢葆蓁:堆肥工作
吃力不讨好
卢葆蓁说,堆肥工作吃力不讨好,参与的公寓住户从过去40%,减剩目前的5户,一周仅可回收约50公斤厨余。

她说,组成堆肥的主要原料是“绿肥”和“棕肥”。 “绿肥”是潮湿的食物残渣,“棕肥”则是干燥的叶子类,可中和厨余的酸性。
她透露,该资源中心拥有两个不同的机器,来处理这两类不同的堆肥。一个是供搅碎食物残渣,一个是供翻转叶子用。

报导/摄影:陈锋全
↓↓相关新闻↓↓